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台灣史下
History of Taiwan (2) 
開課學期
10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周婉窈 
課號
Hist2302 
課程識別碼
103 23322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(14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1 
備註
限學士班學生
總人數上限:100人
外系人數限制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2tw101_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是歷史系二年級必修課,以教師講授方式,在兩個學期(每學期二學分)內,教授自清朝統治下半期至一九九0年代的臺灣歷史,屬於入門性質的通論課程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在於:
一、透過上課講解增進學生對臺灣歷史的重大課題的理解和掌握;
二、透過相關史料和指定論著的閱讀,學生得以進一步了解歷史學的知識性質;
三、透過撰寫史學報告,幫助學生培養史學的基礎訓練。 
課程要求
1、上課出席
2、閱讀指定材料
3、繳交報告(一篇)
4、期中(待定)、期末考試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星期五下午3:30-5:00 
指定閱讀
於Ceiba公布 
參考書目
山邊健太郎著、鄭欽仁譯(1972/04),〈日本帝國主義與殖民地──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與朝鮮之比較〉。《食貨月刊》22:1,頁30-56。
尹章義(1982/06),〈臺灣北部拓墾初期「通事」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〉。《臺北文獻》直字59、60合刊,頁97-251。
王世慶(1994),〈臺灣隘制考〉。收於氏著《清代臺灣社會經濟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頁373-414。
王世慶(1994),《清代臺灣社會經濟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王泰升(1997),《臺灣法律史的建立》。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。
王泰升(1999),《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王詩琅(1980),《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》。臺北市:眾文圖書公司。
王詩琅譯,張炎憲、翁佳音編(1988),《臺灣社會運動史──文化運動》。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(原名《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》第二篇中卷)
古野清人著、葉婉奇譯,《臺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》。臺北:原民文化,2000。
末成道男著,何姵儀、黃淑芬編譯,《臺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──從招贅婚到嫁娶婚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,2007。
矢內原忠雄著、周憲文譯(1987),《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》。臺北:帕米爾書店。
伊能嘉矩原著、森口雄稔編著(1992),《伊能嘉矩(c755)臺灣踏查日記》。臺北:臺灣風物雜誌社。
伊能嘉矩著、楊南郡譯註(1996),《平埔族調查旅行》。臺北:遠流出版社。
伊能嘉矩著、楊南郡譯註(1996),《臺灣踏查日記》上、下。臺北:遠流出版社。
何義麟(1986/12),〈皇民化期間之學校教育〉。《臺灣風物》36:4,頁47-88。
吳文星(1992),《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》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吳學明(1984/12),〈臺灣北部的隘墾組織──以金廣福為例〉。《臺北文獻》直字70,頁161-230。
吳學明(1986),《金廣福隘墾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(1834-1895)》(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專刊14)。臺北: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。
吳叡人(2006/06),〈福爾摩沙意識型態──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「民族文化」論述的形成(1919-1937)〉。《新史學》17:2,頁127-218。
呂芳上等訪問、丘慧君等紀錄(1999),《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》。臺北: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。
呂紹理(1998),《水螺響起──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》。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。
呂紹理(2005),《展示臺灣:權力、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》。臺北:麥田出版。
李壬癸(1995/06),〈從李姓族譜看宜蘭縣民的遷徙史和血統〉。《臺灣史研究》2:1,頁176-179。
李文良(1996/06),〈日治初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〉。《臺灣史研究》3:1,頁143-169。
李國祁(1975/12),〈清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──開山撫番與建省(1875-1894)〉。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8:12,頁4-16。
李筱峰(1996),《林茂生、陳炘和他們的時代》。臺北:玉山社出版。
阮昌銳(1972年春季),〈臺灣的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〉。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》33,頁15-38。
卓意雯(1993),《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。
周宗賢(1976/03),〈清代臺灣節孝烈婦的旌表研究〉。《臺北文獻》直35,頁113-155。
周婉窈(1989),《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。
周婉窈(2002),《海行兮的年代──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》。臺北;允晨文化。
周婉窈(2004),〈寫實與規範之間──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〉。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34期,頁87-147。
周婉窈(2005/06),〈想像的民族風──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〉。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35期,頁127-180。
林茂生著、林詠梅譯(2000),《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: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》。臺北:新自然主義。
林偉盛(1993),《羅漢腳──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。
林偉盛(1996),〈清代臺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〉。收於張炎憲、李筱峰、戴寶村編,《臺灣史論文精選》上。臺北:玉山社。頁263-289。
林瑞明(1993),《臺灣文學與時代精神──賴和研究論集》。臺北: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。
林瑞明(1996),〈騷動的靈魂──決戰時期的臺灣作家與皇民文學〉。收於張炎憲、李筱峰、戴寶村編,《臺灣史論文精選》下。臺北:玉山社,頁203-231。
林繼文(1996),《日本據臺末期(1930-1945)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》。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邱坤良(1992),《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(1895-1945)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。
垂水千惠,涂翠花譯(1998),《臺灣的日本語文學》。臺北:前衛出版社。
洪郁如(1997/06),〈日本殖民統治與婦人團體──試論1904-1930年的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〉。《臺灣風物》47:2,頁53-71。
洪敏麟(1976/09),〈纏腳與臺灣的天然足運動〉。《臺灣文獻》27:3,頁143-157。
若林正丈、吳密察主編(2000),《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》。臺北:播種者文化。
若林正丈著、臺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硏讀會譯(2007),《臺灣抗日運動史硏究》。臺北:播種者出版。
宮本延人口述、宋文薰, 連照美編譯(1998),《我的臺灣紀行》。臺北:南天書局。
翁佳音(1986),《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(一八九五∼一九○二)》。臺北:臺灣大學文學院。
翁佳音(1991/09),〈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臺前後歷史像〉。《臺灣風物》41:3,頁83-100。
涂照彥著,李明俊譯(1992),《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》。臺北:人間出版社。
張正昌(1981),《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》。臺北:益群書店。
張炎憲(1996),〈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〉。收於張炎憲、李筱峰、戴寶村編,《臺灣史論文精選》下。臺北:玉山社。頁131-161。
張炎憲、李筱峰、戴寶村編(1996), 《臺灣史論文精選》上、下。臺北:玉山社。
張恆豪(1992/09),〈〈奔流〉與〈道〉的比較〉。《文學臺灣》4,頁243-259。
曹甲乙(1969/12),〈臺灣舊時的婚姻習俗〉。《臺北文獻》直字9、10合刊,頁190-214。
梁華璜(2001),《臺灣總督府的「對岸」政策硏究》。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莊金德(1963/09),〈清代臺灣的婚姻禮俗〉。《臺灣文獻》14:3,頁28-70。
莊金德(1967),〈乙未割臺前後朝野的諍諫與臺灣官民奮鬥的經過〉。《臺灣文獻》18:3,頁60-78。
莊英章(1987),〈族譜與童養媳婚研究:頭份陳家的例子〉。收於《第三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紀錄》。臺北:聯合報國學文獻館。頁451-478。
莊英章、陳運棟(1983秋季),〈清末臺灣北部中港溪流域的糖(fa40)經營與社會發展:頭份陳家的個案研究〉。《中研院民族所集刊》56,頁59-110。
莊英章、陳運棟(1984/06),〈金廣福史料的發掘與應用〉。《史聯雜誌》5,頁6-18。
莊英章、陳運棟(1986),〈晚清臺灣北部漢人拓墾形態的演變──以北埔姜家的墾闢事業為例〉。收於《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。頁1-43。
許世楷、施正鋒主編(2001),《霧社事件──台灣人的集體記憶》。臺北:前衛出版社。
許雪姬(1987),《清代臺灣的綠營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。
連溫卿著,張炎憲、翁佳音編校(1988),《臺灣政治運動史》。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陳其南(1991),〈論清代漢人社會的轉型〉。收於氏著《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》。臺北:允晨,頁151-180。
陳芳明(1994),《謝雪紅評傳》。臺北:前衛出版社。
陳昭如(2000),〈日治時期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形成:權利、性別與殖民主義〉。收於若林正丈、吳密察主編,《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》。臺北:播種者文化。
陳玲蓉(1992),《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。
曾秋美(1998),《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》。臺北:玉山社。
游鑑明(1994),《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口述歷史叢書(52)。
黃秀政(1987),《『臺灣民報』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(1920-1932)》。彰化:現代潮出版社。
黃秀政(1992),〈臺灣武裝抗日運動:研究與史料(一八九五∼一九一五)〉。收於氏著,《臺灣史研究》。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。頁175-206。
黃秀政(1992),《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》。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黃昭堂著,廖為智譯(1993),《臺灣民主國之研究》。臺北: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。
黃昭堂著、黃英哲譯(1994),《臺灣總督府》。臺北:前衛出版社。
黃富三(1992),《霧峰林家的中挫(一八六一∼一八八五)》,臺北: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。
黃富三(1993),〈日本領臺與霧峰林家之肆應──以林朝棟為中心〉。《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。臺北:臺灣大學歷史學系。頁83-107。
黃煌雄(1976),《臺灣的先知先覺者──蔣渭水先生》。臺北:輝煌出版社。
黃靜嘉(1960),《日據時期之臺灣殖民法制與殖民統治》。臺北:自印。
楊國楨(1994),〈明清福建土地契約租佃的民間俗例〉。收於莊英章、潘英海編,《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》(一)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。
楊國楨(1998),〈華南農村的「一田二主」:閩西汀州與臺灣的比較〉。收於莊英章主編,《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。
楊翠(1993),《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解放運動:以《臺灣民報》為分析場域(1920-1932)》。臺北:時報文化。
楊麗祝(2000),《歌謠與生活──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》。臺北縣板橋市:稻鄉出版社。
葉榮鐘等著(1971),《臺灣民族運動史》。臺北: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。
鄭政誠(2005),《臺灣大調查──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硏究》。臺北縣蘆洲市:博揚文化出版。
盧修一(1990),《日據時代臺灣共產黨史(1928-1932)》。臺北:前衛出版社。
賴澤涵計劃主持人、吳文星採編(2001),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「四六事件」》。南投:臺灣省文獻會。
戴炎輝(1949;1980),〈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〉。《臺灣文化》5:1,頁79-86。重刊於《近代中國》19。
戴國煇編著(1981),《台湾霧社蜂起事件:研究と資料》。東京:社会思想社。
戴國煇編著、魏廷朝翻譯(2002),《臺灣霧社蜂起事件 研究與資料》上、下。臺北:國史館。
戴國煇編著、魏廷朝譯,《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》上、下。臺北:國史館,2002。
簡炯仁(1991),《臺灣民眾黨》。臺北:稻鄉出版社。
簡鴻模、依婉•貝林、郭明正合著(2002),《清流部落生命史(Ltlutuc Knkingan Sapah Alang Gluban)》。臺北:永望文化出版;南投: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同舟協會發行。
顏娟英(1993/06),〈殿堂中的美術──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〉。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六十四本第二分,頁469-610。
顏娟英(1998),〈徘徊在現代藝術與民族意識之間──臺灣近代美術史先驅黃土水〉,收於顏娟英編著,《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》。臺北: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頁vii-xxiii。
顏娟英編著(1998),《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》。臺北: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


Allee, Mark A. (1994). 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: 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.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
Chen, Ch'ing-ch'ih (1984). "Police and Community Control Systems in the Empire." In Ramon H. Myers and Mark R. Peattie, eds.,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, 1895-1945. Princeton, N. J.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Pp. 213-239.
Chou, Wan-yao (1996). “The Kōminka Movement in Taiwan and Korea: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.” In Peter Duus, Mark Peattie, and Ramon Myers, eds., The Japanese Wartime Empire, 1931-1945. Princeton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Pp. 40-68.
Chou, Wan-yao (2006). "Between Heimat and Nation: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’Taiwanese Consciousness’.” In John P. Fitzgerald and Sechin Y.-S. Chien, eds., The Dignity of Nations: Equality, Competition and Honour in East Asian Nationalism. Hong Kong: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. Pp. 115-139, 231-236.
Chuang Ying-chang and Arthur P. Wolf (1995/08). “Marriage in Taiwan, 1881-1905: An Example of Regional Diversity.”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, 54:3. Pp. 781-795.
Kerr, George H. (1974). Formosa,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, 1895-1945. Honolulu: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.
Kerr, George H. Kerr. Formosan Betrayed. Boston: Houghton Mifflin, 1965.
Lamley, Harry J. (1970). “The 1895 Taiwan War of Resistance: Local Chinese Efforts Against a Foreign Power.” In Leonard H. D. Gordon, ed., Taiwan: Studies in Chinese Local History. 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. Pp. 23-77.
Lamley, Harry J. (1973) “A Short-lived Republic and War, 1895: Taiwan’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.” In Taiwan in Modern Times, edited with an introd. by Paul K. T Shi. New York: St. John's University Press. Pp. 241-316. 中譯見Harry J. Lamley著,吳密察、蔡志祥譯(1979),〈一八九五年之臺灣民主國──近代中國史上一段意味深遠的插曲〉。收在曹永和、黃富三編,《臺灣史論叢,第一輯》。臺北:眾文圖書公司。頁281-329。

Meskill, Johanna Menzel (1979).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: The Lins of Wu-feng, Taiwan 1729-1895. New Jersey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Shepherd, John Robert (1993).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, 1600-1800.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
Tsurumi, E. Patricia (1977),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, 1895-1945. Cambridge,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作業 
25% 
作業若證明抄襲,以零分計算。 
2. 
期中考 
30% 
 
3. 
期末考 
35% 
 
4. 
出席 
10% 
缺席一次,出席成績66%,二次33%,三次0%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2/18  課程介紹;臺灣與琉球 
第2週
02/25  東亞新局勢和清領最後二十年 
第3週
03/04  清廷割臺與臺人保鄉衛土之戰 
第4週
03/11  臺灣總督府的早期統治(1895-1906) 
第5週
03/18  反殖民運動與文化啟蒙 
第6週
03/25  殖民統治下的近代化 
第7週
04/01  強權入侵、塞德克族與霧社事件 
第8週
04/08  臺灣的文學與藝術 
第9週
04/15  期中考 
第10週
04/22  皇民化運動與戰爭動員
 
第11週
04/29  戰後初期的大變局 
第12週
05/06  二二八事件 
第13週
05/13  「國府」撤退來台與島嶼的黨國化 
第14週
05/20  白色恐怖及相關問題 
第15週
05/27  威權統治下的公民反抗(1950s-1987) 
第16週
06/03  觀看紀錄片《綠的海平線》與《牽阮的手》 
第17週
06/10  從解嚴到自由民主化(1987-1990s)-兼及轉型正義及其相關議題 
第18週
06/17  期末考 
第0-0週
  作業說明:
題目請於4/28晚上10:00前上傳到ceiba
報告請於5/26晚上10:00前上傳到ceiba 
第0-1週
  作業史料A組:二二八事件三月九日以前之報紙報導 
第0-2週
  作業史料B組:白色恐怖